新华社新闻曰:“为什么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,群众却有那么多的意见,甚至出现仇官、仇富的现象?说到底是跟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有关,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有关。只有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到反腐倡廉建设中去,将群众意见化解于初始阶段,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。”它说得对不对呢?
很多人物质经济条件变好了,以前吃不饱饭现在能吃饱了,以前吃不上肉现在有肉吃了;但不满情绪却在增加,这是为什么呢?对此,大陆媒体将其解释为经济发展过程中,人们物质条件提高了,于是产生了对社会公正方面的诉求、对权力的要求,是种高层次的需求。
这种说法是错误的。因为社会公正是构成产生幸福感的基本条件,不是高层次的需求。幸福感是物质经济条件、人际关系、心理感受的综合判断,不仅仅是吃饱饭而已。
社会公平关系到一个人身份认知的问题,即我在这个社会中有什么样的角色,处于什么样的地位。比如说我是个大学生,我有个同学平时不爱学习,成绩很差,考试只考60分过关,但他有个爸爸叫李刚,一毕业就找到了很好的工作。我成绩很好,年年拿奖学金,可毕业的时候为了得到一份薪水很低的工作还挤破了头。我就觉得社会实际把我归入二等公民,不重视我,我是低人一等的。这种情况下,就算我吃饱了饭,而且有肉吃,我心里还是愤愤不平。
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有社会公正的诉求呢?我们来算一笔账。
中国中产阶级的人数,按中国大陆自己的估计,是15%~20%;中国社科院估计的最高数字是23%。中产阶级的标志是有车有房有一定存款,其主体是城市里的企事业单位职工、公务员及各类专业人士。世界银行对绝对贫困的定义是每天消费小于1美元。依此标准,这样的人口在中国有一亿多,约10%。既得利益阶层,即所谓的精英阶层、权贵阶层,占总人口的4%~5%。
由此算来,有产阶层——中产阶级加权贵阶层——占不到30%,而相对贫困——在绝对贫困和中产阶级之间——的人数有60%以上。
哪些阶层吃着饱饭发着怨言呢?是相对贫困阶层、中产阶层。绝对贫困阶层还没吃上饱饭呢,当然他们也渴求社会公平:“为什么别人能吃上饱饭呢?”
权贵阶层不仅掌握着大部分社会财富,还掌握着法律资源和政府政策资源,“公权力”的存在其实就是维护这部分人的既得利益的。权贵阶层已经结成了关系和血缘的纽带,其他阶层难以进入这个阶层。
所以,中产阶级尽管“有产”,但无法进入政策的制定层面,无法进入公权力层面,无法保护自己的利益,依然处于受人宰割的地位。
相对贫困的人的物质生活条件,比起毛泽东时代的绝对匮乏,确实已经进步了;但他们社会地位的提高、社会影响力的提升、财富的增长速度却低于整个国家的财富增长速度,即GDP的增长速度。他们在社会中所得的,跟他们做出的贡献是不匹配的。这就是所谓“日子越来越好过,群众却有那么多的意见”的原因。
喉舌常常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,赞扬“自建国60年来,我国的经济水平大幅提高”之类的。一个执政党,帮助国家提升经济、政治、文化水平和国际地位,是其义务,而不是对人民的恩惠。人们应该进行横向对比,比较60年来日本的经济发展了多少,德国的经济发展了多少,中国的经济发展了多少。(爱国者会说中国的执政党曾犯了错,影响了经济增长,但幸好及时纠正了。)
现在有很多中国和西方民主国家物价对比的帖子,结论是中国物价高于西方民主国家。这说明中国的物价不是正常的、市场要素叠加的结果,而是整个市场的规则和秩序被少部分人——权贵阶级——操控的结果。
另外要澄清的一点是,国际上和我这里讲的公平是机会上的公平,不是最终结果上的平均;是由制度保障的公平,而不是今天运气所以今天有的公平;是无论多恶的人都不能改变的公平,而不是别人发善心提供的公平。
很多中国人总对党和国家抱有幻想,“希望重视一下孤寡老人”“希望多听取群众的意见”“希望官员公示财产”,但是人家不重视、不听取、不公示,又怎么样呢?除了推翻这个政权,除了认为“党和国家是‘好’的,他们只是太忙/没听到/有更重要的事要做/……”你还能怎么做呢?
何为腐败
腐败的本质不是受贿和收取回扣,而是对权力的不正当利用,就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使用公权力,置广大民生于不顾,用广大纳税人的钱搞庆典、面子工程、国际盛事。腐败不是作风问题,而是政治问题;腐败不是个人道德问题,而是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体制的问题。
维持社会不公就是维持腐败。中共取得和维持政权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行使公平。它过去说“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专政”,后来讲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”。公权力存在的唯一目的是为公共福祉服务。中共作为执政党,从来没有行使过真正的公权力,它认为政权是为一部分人服务的,所以腐败是与生俱来,不可避免的。
有人讲毛泽东时代没有腐败,那是错误的。那时的腐败的形式不同于当前,那时你要参军要干什么事,要托关系、走后门——不就在滥用公权力吗?
所以换句话说,只要民众没法进入到规则的制定层面和监督层面,就没办法阻止公权力的滥用,就没办法制止腐败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